6月6日下午,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2025年第10期海学论坛。本次海学论坛邀请了于禄鹏教授和曹敏博士,在海科楼505会议室为大家带来《释光测年在考古和风沙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树枝状沙丘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的报告。学院老师与3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于禄鹏解释了光释光测年是地貌演化、环境变化、考古学等领域重要的测年方法,阐述了光释光测年在考古遗址和风沙地貌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包括光释光测年在建立水稻驯化年代框架过程中的应用及问题,光释光测年在旧石器遗址测年中的应用案例,单颗粒光释光测年、便携式释光等新方法的优势等。
曹敏解释了线形沙丘是分布最广泛的沙丘类型,然后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树枝状”线形沙丘的形态特征、分布格局、风况、沉积物粒度、沉积构造、发育年代、沙源供给等方面的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揭示了树枝状沙丘的形成与演化,在时间上强调了沙丘形成的环境背景,在空间上强调了沙丘形成的边界条件,并建立了植被线形沙丘“走向-下伏地形”的函数关系来解释树枝状沙丘的成因。
报告结束后,于禄鹏和曹敏与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本次报告为老师们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