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海7108线路

董萍: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十佳教师事迹巡礼-欢迎来到公海7108线路
loading..

校园快讯

董萍: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十佳教师事迹巡礼

时间:2010-09-14

编辑:

作者:食院

审核:

来源:<a href="" target="_blank" cla

浏览次数:

\

  一、排忧解难,助学服务见成效

从生活细节上关心学生,体现的也是对学生的大爱,我在这方面倾注了很多的真情与真诚。我经常深入宿舍,采取灵活多样的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住宿、生活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竭尽全力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困难。例如:天气冷了,看到有些家庭困难的同学衣服、被褥比较单薄,我就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御寒问题;有的同学因经济拮据而生活出现困难时,我总是尽力给予帮助而从来没有推辞过。我们通过奖助学金、勤工助学、贷款等措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助学服务。近两年,共为50多名经济困难同学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有309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金,为250多名同学办理了助学贷款。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既要帮助他们在物质上摆脱困扰,更要在精神上帮助他们自尊、自立、自强。得知同学生病了,我总是嘘寒问暖,不管多晚都会及时安排送到医院就医诊治。遇到有同学住院我也在第一时间赶去医院看望、了解病情,安排人员照顾生病同学的生活,并随时告知家长该同学的情况。近年来,共处理这类事情二十几例。每年春节团拜会、中秋节,我都与留校过节的同学一起吃年夜饭、赏月;每学年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的那几天,我都会到宿舍看望同学们,与他们聊天谈心。同学们有事情总喜欢找我谈,将我视为他们的贴心人。

二、悉心指导,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前茅

能帮助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使其能为社会与家庭作贡献,体现的就是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关爱。因此,我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一贯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加强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强化了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择业观、艰苦创业等就业指导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挖掘用人信息,积极推荐毕业生;树立服务意识,深入细致地做好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和就业跟踪统计工作。多年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在校内一直名列前茅,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7%,200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更是高达100%。学院已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三、化解矛盾,学生安全零事故

我认为:学生的安全维系着几百个家庭的幸福,是我们辅导员第一位的工作,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大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班级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做好特殊学生的跟踪帮教和转化工作,及时发现反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每当学生因闹矛盾、感情问题、家庭出现变故等等出现事故苗头时,我总能亲临学生中,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例如:学院有一位女生与就读广州某高校的中学同学谈恋爱,那位男生结识新的女朋友后就想断绝与这位女生的恋爱关系。当我得知这位女生因不愿舍弃感情,有轻生的倾向后,就主动与她交谈,了解情况,并打电话给那位男生,寻找解决的办法。经过多次找该女生谈心,终于使她从感情的低谷中走出来,并当即表示以后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又如:一名因父亲去世在心里产生阴影的男生,在我引导下成长为身心健康、阳光的男子汉。还有一位女生母亲去世较早,心理上有些自卑,性格有些不合群,在我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变得开朗自信。近年来,共处理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类事件十几例。由于工作深入细致,食品科技学院成立六年来,没有发生学生安全方面的事故,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四、加强挑战杯比赛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基础上,我挑选水平、质量较高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加“挑战杯”竞赛,把“挑战杯”获奖的等级与数量视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学院共获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5项,校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大学生创业计划设计竞赛”省级铜奖1项,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学院团委连续三年获校级优秀组织奖。目前我们正积极组织作品参加学校的第六届“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学校“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五、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培养三能人才

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尤其是部队文化的交流,对于培养“三能”人才,磨砺学生的创业精神极为重要。近年来,我主动邀请自主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作“成才之路”的报告,他们谈到的创业需具备的品质、创业过程所经历的艰辛,对学生们教育极大。通过与南海舰队的军学共建活动,刻意培养学生具有军人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例如:我们组织师生去参观部队年度训练的重要科目—海练,观看官兵们在高温下进行的高强度训练与渡海登岛演练;邀请参加过汶川地震救灾、长江抗洪抢险、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活动的共建部队的官兵,来校作“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和“爱国奉献、团结拼搏”等专题报告会。共建以来,围绕学校“三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欢迎来到公海7108线路精神的培育,组织了包括邀请部队官兵作优秀事迹报告及介绍国防知识、与部队举办各种球赛及文娱活动、相互参观校园或营区等各种形式的军学共建活动共20多场次。由于军学共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好,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列为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培养“三能”人才的重要措施与途径。

由于工作认真出色,本人被学校评为“评建排头兵”先进个人。其他获奖情况如:2000年度湛江市优秀共青团干(湛江市)、2002年度湛江市优秀共青团干(湛江市)、1997—1998年度优秀辅导员(湛江海洋大学)、2002年度优秀辅导员(湛江海洋大学)、2003年度优秀辅导员(湛江海洋大学)、2003年防非典先进个人(湛江海洋大学)、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湛江海洋大学)、2004年度优秀班主任(湛江海洋大学)、2007年参加广东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毕业论文获得优秀、2007年“评建排头兵”先进个人(欢迎来到公海7108线路)、2006-2008年优秀党务工作者(欢迎来到公海7108线路)等。

(社会新闻主编 夏晓明)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欢迎来到公海7108线路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欢迎来到公海7108线路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